黑臭水体治理策略

  • 发布时间:2024-07-15 15:40:41
  • 浏览次数: 199
  • 返回列表

黑臭水体的成因

黑臭水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受到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双重作用。外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这些污染物通过排水管道、雨水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内源污染则主要指水体底部沉积物中的污染物释放,如底泥中的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硫化氢、氨气等臭气,同时形成黑色物质悬浮于水中,造成水体发黑发臭。

1. 控源截污

控源截污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首要任务。通过建设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减少污水直排入河;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面源的监管,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2. 内源治理

内源治理是消除黑臭水体的关键。对于已经形成的黑臭水体,需要通过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减少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清淤疏浚可以去除表层污染严重的底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生态修复则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构建人工湿地等方式,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

3. 生态补水与活水循环

生态补水与活水循环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清洁水源,增加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同时,构建活水循环系统,使水体保持动态平衡,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黑臭现象的发生。

4. 综合治理与长效管理

黑臭水体治理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补水与活水循环等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系统性的治理方案。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和监测,确保治理效果持续稳定。

未来展望

1. 科技创新引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未来,基因工程、纳米材料、智能监测等高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领域,提高治理效率和精准度。

2. 公众参与与共建共享

黑臭水体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同时,建立共建共享机制,让公众分享治理成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黑臭水体治理的良好氛围。

3. 绿色低碳发展

未来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绿色低碳理念。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同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材料,减少治理过程中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4. 跨区域协同治理

黑臭水体往往具有跨区域、跨流域的特点。因此,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加强跨区域、跨流域的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同时制定统一的治理标准和政策措施,确保治理工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结语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补水与活水循环等综合措施并加强长效管理;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引领、公众参与与共建共享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等理念的应用;我们有信心将黑臭水体治理成为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中科绿水环境工程(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5738号-1